?????? 高淀粉馬鈴薯青薯2號
青薯2號是在省科技廳的資助下,由青海省農科院雜交培育而成,品種代號為92-32-8。于1999年11月25日通過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審定,是我省唯一的一個高淀粉品種。
青薯2號自審定以來,在省內外種子和農技推廣部門的密切配合下,得到了迅速的推廣應用,目前省內外累計種植面積在300萬畝以上,新增產值達8億元。占我省馬鈴薯播種面積的30%左右。在我省馬鈴薯推廣史中,可算是推廣速度最快,適應地區覆蓋面較廣的馬鈴薯新品種,在西北地區的甘肅、寧夏、陜西、新疆等?。▍^)推廣面積亦較大,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,已經成為西北地區的主栽品種之一。1999年11月獲第六屆中國楊凌高新科技成果展覽“后稷金像”獎;2000年獲國家農作物“后補助”;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。2003年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,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青薯2號的最大優點是高產、抗病、優質。主要表現在:①淀粉含量高:淀粉含量高達22.86-25.83%。②產量水平高:一般畝產3000公斤,最高產量4192公斤,增產率為21.28-86.45%。③品質優良:維生素C含量為20.92mg/100g,粗蛋白含量為1.66%,還原糖含量為0.6267%。④農藝性狀好:薯塊橢圓型,白皮白肉,表皮光滑,芽眼淺;適于食用和加工。⑤抗病性強:抗馬鈴薯花葉和卷葉病毒;抗晚疫病、抗環腐病。⑥適應性強:適于我省2900米以下的各類生態區種植。
青薯2號株形直立,株叢繁茂,生長勢強,株高88cm左右,莖粗1.15cm左右,莖綠色,主莖數2.2個左右,分枝數6.1個左右,聚傘花序,有7-10朵花,排列較疏松,花蕾橢圓型,花冠淺紫色,天然果少漿果圓形,呈綠色。薯塊形狀有園形和橢圓形,表皮光滑,白皮,白肉,致密度緊,無空心,芽眼較淺,芽眼數8個左右,牙眉直形,臍部淺,結薯集中,休眠期長,耐貯藏。
青薯2號在水地種植產量2500.00—3000.00千克/畝;在半淺半腦地區種植產量2000.00-2500.00千克/畝。適宜于水地及中、低、高位山旱地種植。
聯系電話:0971-5311170
青薯2號
來歷與類別青海省農科院作物所采用本院育成的抗病性強,產量高,品質優良的高原四號做母本,與國外引進品種瑪古拉(magura)做父本進行有性雜交,于1992年實生苗帶單株選擇,后經無性系多代篩選,以及區域實驗,生產實驗,加速繁殖而成,原代號為92-32-8,稱青薯328,1999年經青海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,定名為青薯2號,品種合格證號為青種合字第0144號。2000年獲國家“后補助”,獲第六屆中國楊凌農業博覽會“后稷金像”獎,2001年被列入國家重大科技推廣項目,2003年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,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特征特性株形直立,株叢繁茂,生長勢強,株高88cm左右,莖粗1.15cm左右,莖綠色,主莖數2.2個左右,分枝數6.1個左右,聚傘花序,有7-10朵花,排列較疏松,花蕾橢圓型,花冠淺紫色,天然果少漿果圓形,呈綠色。薯塊圓形,表皮光滑,白色白肉,致密度緊。芽眼淺,芽眼數6-8個,結薯集中,單株結薯數5個,單塊重0.19kg,單株產量0.8kg,休眠期35天,耐貯藏。塊莖淀粉含量為
22.86-25.83%,蒸食品味好,維生素c含量為20.9mg/100g,粗蛋白含量為1.66%,還原糖含量為0.6267mg/100g.屬晚熟品種,全生育期為160天,生育期為120天。植株較耐旱,耐寒,耐鹽堿,薯塊耐儲藏.抗馬鈴薯花葉和卷葉病毒,抗晚疫病,環腐病,黑脛病。
生產能力與適宜地區1998年在湟源縣大樺鄉種植26畝青薯2號,平均畝產4200公斤。適宜于水地及中、低、高位山旱地種植。
栽培技術要點屬晚熟品種。適宜播期為4月中旬。播種量2.250-3.000t/hm2,水地密度4.50萬株/hm2,旱地密度6.00萬株/hm2。寬窄行種植,寬行80.0-100.0cm,窄行25.0-30.0cm,熱量低的腦山地區可起壟等行距種植,行距60.0-70.0cm,株距為25.0-30.0cm。苗齊后及時除草、松土、灌水、施肥、培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