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?? 青海省農林科學院作物所于1992年以深眼窩為母本,以高原三號為父本,通過有性雜交,于1998年選育而成。原代號為827(93-8-27),2001年12月14日青海省第六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,現定名為青薯3號,品種合格證號為青種合字第0159號。
青薯3號突出創新點為:(1)淀粉含量高:淀粉含量高達19.5%。(2)產量水平高:在已推廣種植大田平均畝產3000公斤左右,比當地對照品種增產20%—25%。(3)抗病性強:抗卷葉花葉病毒,抗環腐病、晚疫病、黑莖病。(4)農藝性狀好:植株健壯,生長勢強,莖稈粗壯,葉片大,葉色中等深淺,結薯集中,薯塊大而無空心,芽眼較淺,表皮粗糙皮層厚,黃皮黃肉,耐貯藏。(5)品質優良:食味好,粗蛋白1.63%,Vc含量20.92mg/100g。(6)適應性廣:適于西北地區各類生態區種植。
2002年獲國家農作物“后補助”;2003年獲國家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資助。
青薯3號幼苗直立、淺綠色,株叢繁茂,株形直立高大,生長勢強。株高106.00厘米左右,莖粗1.35厘米左右,莖淺綠色。主莖數3.00個左右,分枝數4.00個左右,葉色較淺,中等大小,邊緣平展,復葉橢圓形,排列中等緊密,聚傘花序,有7-8朵花,紫色,無天然果。薯塊圓形,表皮粗糙,性狀有橢圓和圓形。表皮黃色,薯肉黃色,致密度緊。芽眼中等,芽眼數6-8個,芽眉半月形,臍部中等,結薯集中,休眠期35天,耐貯藏。
青薯3號在水地種植產量2500.00—3000.00千克/畝;在半淺半腦地區種植產量2000.00—2500.00千克/畝。適宜于水地及中、低、高位山旱地種植。